本文转自:北京晚报
博物馆人用饱满的热情迎接观众
欢迎来“运河之舟”看北京故事
开启展厅,检查卫生、灯光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,排查潜在安全隐患……昨天8时30分,距离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还有1小时30分钟,该馆公众服务部共享大厅开放区域主管史天坤和同事们准时到岗,启航“运河之舟”。他说:“我们希望更多人来这里,了解北京的故事。”
史天坤引导观众有序进入限流区域。 本报记者 安旭东 摄
发宣传页给观众“解渴”
“每逢节假日,博物馆就更忙。我们要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观众,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”从展陈大楼到共享大厅,史天坤一边巡视,一边嘱咐同事们,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到位。
9时45分,博物馆一切就绪。馆外,等待进馆的观众排起200余米的长队。很多人是奔着“探秘古蜀文明——三星堆与金沙”展来的。史天坤抱着一摞展览宣传页,走在排队人群中,提前发给观众“解渴”。
“想看三星堆展的观众,安检进馆后可以直接走一层的水街,到对面的展陈大楼排队进展厅。”遇到老年观众,他会特意多嘱咐几句,“展厅比较大,老人如果需要轮椅,家人可以到寄存处免费领取,一路逛展更方便。”
10时,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准时开馆。史天坤引导观众有序进入限流区域。“三星堆展里都有什么明星文物”“展厅里有多少文物”“展出的都是真品么”……心急的观众问题一个接着一个。
“金面罩、太阳形器、青铜扭身跪坐人像……三星堆‘顶流’都来了,还有等比例复制的青铜大立人。”史天坤应答如流,“我别都剧透了,具体的内容您进展厅细细品。”观众笑着道谢。
找他帮忙的人没断过
进馆的观众络绎不绝,找史天坤帮忙的人就没断过。“给观众做导览不仅仅是指路,还要讲究人情味。”他插空和记者举例,导览要因人而异,根据观众的年龄特点和需求,推荐更适合的参观路线,“家长带着年龄较小的孩子来参观,我们会推荐展陈大楼3层的沉浸式体验展,那里适合亲子互动,游人可以在光影变幻中感受大运河流淌千年的文脉。”
从地下1层到3层,每个展厅都巡视一遍,一切顺利的话也要约1小时。每天,史天坤要走六七趟。“经常有观众随机提问,这就是检验博物馆人知识储备的时候。”他谦虚地说,常在展厅走,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知识,以“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——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”为例,金中都遗址出土的铜坐龙、元代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凤尾瓶、清乾隆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等一批重点文物,都是他向观众讲述北京故事的“窗口”。“我们还总结了一个找人的小窍门:如果有观众和亲友走散了,可以依据身边的文物帮忙精准‘定位’。”
今年是史天坤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6个国庆假期,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他来到了“运河之舟”。“作为博物馆人,我有义务让更多人认识北京、了解大运河,透过这些文化瑰宝,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。”他说。本报记者 李祺瑶